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毛混紡織品份額超過26%,同比增長了16%,出口非洲等新興市場亮點閃現,其中毛混紡織品出口非洲數量大幅度增加。服務好中小企業,是促進毛混紡織品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以下對毛混紡織品行業概況分析。
2018年1-10月份我國毛混紡織品累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4.2%至2308億美元,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4.6pct。毛混紡織品行業分析指出,其中毛混紡織品累計出口金額同比增9.9%至989.72億美元,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7.3pct;毛混紡織品累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2%至1318億美元,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3.5pct。
毛混紡織品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應用范圍廣,市場潛力大,是紡織工業創新提升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從整體看,毛混紡織品企業實施智能制造的層次有待提高,投資主要集中在全流程的自動化方面,信息化工作主要是運用ERP解決財務、銷售、倉庫物流等運營環節的問題,生產設備的物聯網和信息采集、生產環節的信息化、大數據應用等還比較薄弱。現從四大明顯點來分析毛混紡織品行業概況。
毛混紡織品工業地區結構變化差異。世界紡織工業的資本、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的跨國流動始終圍繞著勞動力資源、產業上下游布局等比較優勢進行轉移。毛混紡織品行業概況分析,世界紡織工業重心的轉移必然引發世界范圍內紡織區域結構的重大變革。歐美日等世界發達國家為降低人工成本,發展高新技術紡織設備,部分產能向第三世界轉移。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已從早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世界紡織工業重心不斷向亞洲轉移。中國、印度紗錠總量已經占世界的近一半,以中國、印度為中心的亞洲棉紡織生產中心已經形成。近幾年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紡織企業依靠其較高的勞動力素質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采取 OEM 發展模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深加工能力,形成了較大的市場規模,正在成為我國棉紡織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最主要競爭對手。
技術創新與信息化應用不斷加速。毛混紡織品行業概況分析,世界紡織工業的生產技術在20世紀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CAD輔助設計、ERP企業資源計劃、PDM 產品數據。管理系統等高新技術的應用,紡織工藝水平不斷革新,紡織工業技術含量明顯提高。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加快了服裝企業商品的購、銷、存等商品流轉過程,提高了服裝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使得現代服裝業的生產、設計和管理更趨現代化。紡織工業呈現出高速度、高自動化、高產量、高質量及新技術不斷涌現的“四高一新”新局面。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服裝工業已轉向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高附加值的服裝業發展。
全球毛混紡織品服裝貿易迅速增長,在國際商品貿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產業鏈依存度不斷提高。毛混紡織品行業概況分析,美國作為世界棉紡織最終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近幾年通過棉紡織產業調整升級,大量發展新型紡織技術,已使棉紡織品消費的供給能力大幅度上升,在北美自由貿易區內,逐漸形成了美國生產棉紗,墨西哥、加拿大織衣再回流美國的區內循環,出現了效率提高、成本降低、進口依賴度減少的趨勢。但是,自 2008 年以來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蔓延尚未停止,美歐日等主要消費市場需求萎縮,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短期內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毛混紡織品結構性特點突出。毛混紡織品產能過剩、供大于求,而高檔產品供應不足的趨勢依然延續。毛混紡織品行業概況分析,發展中國家的紡織工業依靠其低廉的資源和勞動力優勢,在低端紡織品市場形成了較強的競爭能力;美歐等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品牌、高端市場消費能力等優勢,占據紡織服裝價值鏈的高端,具有突出的競爭優勢。以歐美為代表的傳統服裝強國實行品牌經營發展模式,注重前期的設計開發和后期的推廣與銷售,通過品牌多元化經營,發揮其在資金、技術及信息等方面的優勢,以品牌優勢為切入點,不斷鞏固其高端市場地位,獲取高額利潤。傳統的服裝強國法國、意大利、美國和日本等始終保持其在國際服裝市場的品牌壟斷,且不斷完善其全球銷售網絡。
毛混紡織品行業概況分析,毛混紡織品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我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對國際市場依賴度較高的產業。我國作為世界毛混紡織品的地位不容置疑,但是我們尚未在全球紡織價值鏈中利潤相對豐厚的高端占有一席之地。毛混紡織品企業發展面臨大好機遇,但其發展也面臨劣勢,如自主創新能力弱、勞動力比較優勢削弱、增長方式粗放等問題。